来源: 北京日报▪旧京图说
最近,由北京出版集团主办的“影像北京·民生记忆”《北京城市影像志——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百姓生活变迁史》图片展正在北京市方志馆一层第二展厅展出,展览自2019年11月6日开始,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。
本次展览是《北京城市影像志——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百姓生活变迁史》图书部分的影像作品展,从书中精选了100幅精彩摄影作品。
《北京城市影像志——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百姓生活变迁史》由北京出版集团推出,分上下两卷,上卷为1949-1978年间北京30年的历史变迁,下卷则记录1978年至今的城市变化,每一卷都通过北京映像、北京故事、北京记事三个章节讲述故事。“北京映像”为图片精选汇编,附以文字说明;“北京故事”相当于特写或放大镜头,聚焦某个重大事件或重要时刻;“北京纪事”是大事记,将历年重大事件按时序编排。全书收纳近千张图片,集合了来自200多位摄影师的摄影作品。
一位好的摄影师可以记录人民、记录国家、记录时代。本书关注和记录的是百姓生活,诸如衣食住行、生活环境及其精神世界之类,似乎无足轻重、无关宏旨,其实不然。《北京城市影像志》正是通过记述70年来北京百姓生活之变迁,从一个侧面揭示新中国7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、取得的伟大成就。
今天,就让我们跟随北京百姓的视角,先来看一看70年的“北京映像”。
1949年2月3日,进入北平的解放军队伍通过东交民巷。(图/张祖道)
1951 年,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师生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上午7:40—8:00 的《国内外大事》广播节目。在当时,这是北京市各中学学生时事学习的重要课目。(图/刘有生)
1951 年5 月,北京市电车公司开始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女电车司机。她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女电车司机。(图/杨溥涛)
1956 年 8 月21日,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来的第一批38辆“解放牌”汽车运抵北京,准备参加国庆节的检阅和游行。汽车停在天安门广场上时,人们纷纷赶来参观。(图/喻惠如)
1959年,京剧大师梅兰芳含饴弄孙的家庭生活。(图/陈勃)
1977 年12 月10日,中国恢复了因“ 文化大革命”的冲击而中断了10 年的高考制度,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春天。图为设在北京的一个考场。(图/翁乃强)
1980年,北京八大处,戴墨镜的时髦女子。(图/王文澜)
1980 年9 月30 日,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私人餐馆——悦宾饭馆开业。(图/叶用才)
1980 年,北京东单,在红星牌二锅头广告牌前等车的人们。首批红星牌二锅头酒在1949 年9 月投放市场,成为迎接新中国诞生的献礼酒。现在红星牌二锅头已经成为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。(图/王文波)
1981 年,故宫,一名青年男子在初尝可口可乐后评价说:“ 味道马马虎虎吧。”(图/刘香成)
1981年11月,中国女排第一次赢得世界杯冠军,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欢庆胜利。(图/李晓斌)
1984 年,东长安大街购买沙发的一家三口。(图/朱宪民)
1984 年,西单菜市场,顾客们在等待新鲜蔬菜上市。(图/郭建设)
1991年11月,白塔寺东夹道,玩呼啦圈的孩子们。(图/康泰森)
1993年,廊坊三条,胡同两侧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个体餐饮店。(图/邓维)
1997年,故宫角楼下的理发匠。(图/李江树)
1997年7月1日,香港回归祖国当天,两个澳大利亚人穿着从香港买来的印有中国国旗和英国国旗的T恤衫,专程来到天安门广场庆祝。(图/秦大唐)
2012 年9 月13 日,雨后钟鼓楼。(王文波)
2017年6月2日,几个年轻女孩走在三里屯太古里广场。(图/潘松刚)
除了精选汇编的“北京映像”,《北京城市影像志——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百姓生活变迁史》一书中的“北京故事”尤其值得一看。“北京故事”聚焦北京70年历史中的某个重大事件或重要时刻,结合图片进行铺叙,娓娓道来;或摄影师就某一主题长期拍摄,图片报道内容更为深入全面。
例如,“苏联摄影师镜头下的彩色开国大典”。从“灰色北平”到“红色北京”,苏联摄影师记录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彩色瞬间。
等待开国大典的人们
参加庆典的人群,脸上洋溢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。
“30年,30张肖像照里的时代故事”,通过1949年至1978年首都照相馆里的肖像照片,反映了首都民众生活面貌的点滴变化。
1949年新人婚纱照
1958年“建设型”5321机车诞生留念。
1963年北海公园全家老小二十口人合影。
1964年北京女一中初一六班全体老师和同学在故宫劳动合影留念。
1975年拉小提琴的少女。
一张照片,一个瞬间,承载了一个故事;这么多图片串联起来,便构成一部形象灵动的历史。透过镜头看历史,看到北京的今昔对比,着实令人感慨万千、嘘唏不已。要想看到更多照片,就去北京市方志馆看展览吧!
图 | 北京出版社
文 | 叶文思